张晓钦:从“钢铁意境”到“钢铁品牌”

来源: 《中国民族》、广西民宗委、柳州市委办公室、柳州市民宗委  |   发布日期: 2024-04-08 11:03   

记者:张书记您好!请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谈谈柳州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以及视察广西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全市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张晓钦: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严格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决扛起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柳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持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民族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大统战工作格局,切实同执行落实“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同乡村振兴相融入、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柳州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协同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更加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

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着力构建常态化机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等各种类型教育实践基地200多个,着力打造百姓大宣讲品牌,切实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打好“生态牌”“旅游牌”,“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历史性成就。2022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隆重庆祝自治县成立70周年,各族群众携手绘就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

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立民族工作服务站、民族团结之家、社团联络点,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站和服务管理中心,打造“广电说事”“刘三姐志愿服务队”“和事佬”等多个品牌项目,有效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交融。

大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抓好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教育。与湖南、贵州的有关市、州建立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人民调解机制,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创新实施“山歌普法”、法律援助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举措,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柳州城区一瞥 胡锦朝/摄

记者:工业情怀浓厚、以“钢铁精神”为魂的柳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无比契合地展现出了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百炼成钢、多元一体的“钢铁意境”。请您分享一下,柳州是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

张晓钦:近年来,柳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各族人民,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聚魂,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搭建“订单”课堂、“社区”课堂、“乡间”课堂等“九个课堂”,凝聚社会合力打造百姓大宣讲品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更加鲜活、立体。立足柳州工业发展史,深入挖掘各民族手足情深、守望相助的故事,依托柳州工业博物馆等平台载体,充分展示“沪上企业援八桂”、万名员工家属扎根广西勤劳坚韧、自强不息数十载的感人事迹。广泛宣传“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大苗山好女儿杨宁、“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骆燊南、“八桂楷模”王龙江等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积极奉献的典型事迹,奏响各族干部群众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的时代凯歌。深入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特别是以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为背景,着力打造有助于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文艺作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民族舞台剧《白莲》、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和舞蹈诗《侗》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三月三”山歌节、三江侗族多耶节、融水芦笙斗马节等成为各族群众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大团结的盛会,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记者: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时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请问,柳州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张晓钦:柳州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工业城市的优势,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持续加快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确保脱贫、全面小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支持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实际,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稻渔综合种养“三江模式”在全国推广。特别是围绕柳州螺蛳粉产业,鼓励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原材料供应产业,同时把“小米粉做成大产业”的经验运用到柳州茶叶、油茶、金桔等产业发展上,让特色产业带动产业链增值、群众就业增收,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全力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各类资源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在全国率先推行贫困县及民族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通过“县属轮教”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师资不均问题,医联体改革的“三江模式”“融水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肯定。近年来,随着三江至柳州、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三江作为三省区交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日益突出,民族地区对外联系的“大通道”更加畅通。

记者:2021年,柳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请问,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面,柳州形成了哪些重要经验?收获了哪些丰硕成果?

张晓钦:柳州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全力以赴攻坚创建,常态长效巩固成果,通过五个“创新”,进一步擦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钢铁品牌”。在创新谋划上,坚持“工业辐射带动,城乡携手共建,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的创建思路,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构建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创建工作与全市各项中心工作同推进同落实。在创新载体上,依托“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载体深化宣传教育,推动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100%开课率,打造“小米粉大产业,串起团结情”“百里侗乡一家人”“脱贫不忘共产党”等创建品牌,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在创新融合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化内涵、扩大参与,如组织柳钢集团、柳工集团等企业深入开展“柳州国有企业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单位”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有机融合。在创新治理上,坚持把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使其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健全民族工作三级网络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在创新引领上, 开展跨区域民族团结联建联创,着力打造桂湘黔环“三省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共建柳(州)来(宾)河(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积极培育“一进一品牌”,全市共有13个县区、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8个县区、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记者:为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崇高赞誉,切实担负起“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的时代重任,下一步,柳州市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

张晓钦:柳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为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常态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带动各族群众增产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积极培育和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