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典籍讲好团结故事

“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广西首个试点揭牌开放

来源: 广西日报  |   发布日期: 2025-07-09 09:29   

                                               把非遗成果和普及读物相结合,采用苗族蜡染工艺设计的童书绘本。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摄

特别报道

本报讯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 见习记者凌鹏)1200种共计1500册图书,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73日,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试点工作首个建设点在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

典映中华展阅品牌是集各民族古籍阅读宣传、展览展示、研究利用、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大众化传播平台。该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指导,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集中展示体现五个共同理念的各类出版成果,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广西财经学院此次试点,旨在借助高校这一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赵录贵介绍,在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中,该学院等各共建单位共筹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出版成果1200种共计1500册,为广大师生学习、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图书包括广西出版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成果、传统国学读物,以及各民族经济、社会、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研究著作。

古壮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例证。大三学生廖洁翻开《古壮字大字典》,兴致勃勃地说,它是壮族及其先民仿照汉字的构造方法,创制的一种民族文字。这种文字如果拿来进行一番设计,可以做出有意思的文创产品。

广西本地的一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创新表达。比如,图文设计使用了蜡染工艺的童书绘本《牛角梳》《百褶裙》《百鸟衣》,将古老的蜡染技艺和苗族服饰文化相结合,蓝白之间,百褶蹁跹,美不胜收。

女大学生陈飞燕翻看这些绘本,惊叹不已,这些绘本画得特别生动有趣,很吸引人,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把非遗成果和普及读物相结合,进行童书绘本设计,做成融合出版的形式,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可以获取增值的服务和体验,比如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手工制作;我们还设计了一个AI伴读的卡通角色,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活化。广西民族出版社壮文出版中心主任黄丹介绍。

据了解,2023年起,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共建了典映中华展阅区并对外开放,成为全国行业内首例,得到中宣部、国家民委的关注和肯定。今年1月,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印发《关于做好典映中华展阅品牌试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牵头做好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试点工作,为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鲜活载体和丰富内容。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表示,我区将继续推进典映中华展阅品牌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高等院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出版成果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打造若干个有影响的品牌综合展、专题展,形成全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