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外事礼仪 | 外事接待中的迎送安排
外事接待中的迎送安排,需要外事工作者关注几个反映社会心理学原理的外事活动环节,考虑怎么把这些环节做好、做到位。
一、幼鹅效应
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幼鹅往往把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动物当作自己的父母,并且紧随其后,一旦形成这种认识,就很难改变。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也有这样的效应。一个外宾或者一个外国代表团,初次来华到某个地方,往会特别依赖和信任当地接待他们的第一个人,这就是典型的幼鹅效应在外事事活动中的反映。
针对这一效应,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即迎接地点和迎接人员。一般来讲,迎接位置越前置,效果越好;迎接人员,级别安排越恰当越好。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所有迎送活动都由主办方的一把手来承担,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这就需要外事部门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机场、酒店等迎送贵宾。
二、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就犹如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容、身材和服饰一样,通过打交道的对象看自己的形象。人们从别人眼中观看自己的时候,还会形成美丑的结论。如果看到美,就会感到高兴,否则就会不高兴。
这一理论,在迎送活动中反映最具体和明显的就是各种能折射出个人形象的环节。因为一个人只有着装得体、态度优雅,才能从别人的眼中看到一个美好的自己。否则,很难想象一个着装邋遢、不修边幅、态度恶劣的人会在别人眼中变成一个形象很好的人。因此,在迎送过程中,外事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一方面要把自己的着装搞好,把仪表修饰好、态度调整好;另一方面,要提前把着装要求等注意事项通知给活动的所有参与者,让每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让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与此同时,外事工作人员在活动开始之前,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场所让每个参加活动的人整理自己的着装。英文里讲的“Fresh up before an act"就是这道理。
三、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所期望的相符。
在迎送环节当中,暗示效应最好是通过环境的布置、仪式以及出席活动人员的级别等来体现。比如,在电子显示屏上打出欢迎标语,在会见会谈的场所摆放双方国家的国旗等,都是很好的暗示。出席活动的人员级别越高,也越能给予对方强烈的合作意愿暗示。
2015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巴方在习近平主席专机进入巴领空时,由八架枭龙战机编队护航迎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规模迎送案例。第一,迎接的位置前置,国家领导人直接到机场迎接;第二,出席活动人员级别极高。国家总统和总理同时前往机场迎接,这种场面一般是比较少见的。这种前置迎接护航的安排,充分表达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对中巴友谊的态度,也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访问的极大期待。在这一迎接活动中,还可以看出巴方的精心安排,因为枭龙战机由中国和巴基斯坦专家联合研制,巴方称为JF-17“雷电”。用枭龙战机迎接习近平主席,也是在向习近平主席和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巴友好结出的丰硕果实。
总之,迎送是外事活动的开场和收尾部分,尤其是迎接部分,不仅社会心理学的“首因效应”要求我们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而且通过“幼鹅效应”我们知道,做好迎接工作,可以极大提高交流合作中的信任度。“镜像效应”要求我们在迎送活动中要注意形象,而“暗示效应”告诉我们,迎送当中的很多行为,包括环境的布置等,都反映出我们的态度。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整个迎送工作,千万要注意避免虎头蛇尾,送别的仪式和礼节也不能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