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外事礼仪 | 何谓公务员外事礼仪

来源: 《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  |   发布日期: 2022-08-12 10:02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外交往越来越成为外事公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这种对外交往既包括在本单位或本地区接待外宾,也包括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出访,代表本部门、本单位甚至国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对外交流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又有别于同事交往、朋友交往,这里面既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也涉及外交外事这种独特场合下交流的一些范式和惯例。而在这一系列问题当中,礼仪的规范特别是外交外事礼仪是其中最重要的敲门砖。因此,从事外交外事工作的人员,了解和知晓外事礼仪知识是做好外交外事工作的前提。

本文所研究的“礼仪”有两个限定概念:一是外事,二是公务员。它们一个是对内容的限定,一个是对适用主体的限定。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礼仪就是社会交往中礼节与仪式的语言体系。它有几个特点:一、大家互相要听得懂,看得明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信息表达功能。二、大家要共同实践,共同遵循,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一定的规范性。三、既然为语言体系,必有方言,也会有很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行话等。也就是说,礼仪有分类,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四、礼仪行为的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个体的人来实现的。因此,礼仪规范往往表现为个体的素质和修养,礼仪行为的个体表现有好差之分。五、既然是社会交往,交往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还可以是国家。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当中,普遍需要遵循的行为和仪式规范。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规范性和地域性特点。它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肯定和宣扬。与此同时,礼仪行为和仪式的呈现有很多需要考量的社会因素。

外事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仪式、习俗,外事礼仪规范的内容错综复杂,禁忌也非常多,有些甚至与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完全相反。“外事无小事”,外事礼仪往往高标准,严要求,甚至具有一定的政治性。

公务员是指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尽管各国叫法不同,如美国称“政府雇员”、英国称“文官”、法国和日本称“国家公务员”、波兰称“国家工作人员”、德国称“联邦官员”等,但世界各国都有一支优秀的公务员队伍,需经过层层选拔才能任职。他们履行着国家公职,代表着国家形象,是从事社会行政事务的特殊人群,也是政府运转的中坚力量。1993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公务员管理上升到法律高度。

公务员外事礼仪,就是国家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礼仪行为和仪式规范。